初審編輯:魏振彬
責任編輯:鄧夢嬌
編者按: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選派優秀干部到基層擔任“第一書記”,是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廣大農村地區在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不掉隊的有效舉措?!暗谝弧笔墙M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是在基層任何急、難、險、重的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特別推出“實干為民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第一書記在莒南系列報道,看第一書記們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書寫新的篇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東朋 見習記者 劉麗 閆露玉 臨沂報道
再普通的角色都需要有人扮演,再平凡的崗位都需要有人堅守,第一書記作為最基層的工作人員,日復一日堅守助力鄉村振興的崗位上。莒南縣政府辦公室派駐坊前鎮第一書記滕飛,便是這眾多第一書記中的一員,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擔任第一書記了。
2021年11月份來到坊前鎮的滕飛,面對全新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他白天處理工作,晚上“做功課”。開會、調研、走訪、工作電話不斷……逐漸成為滕飛的日常。
“如果說人是鄉村振興的柱石,土地就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不把‘地’這個關鍵抓好,人、錢、項目就無從落腳?!边@是滕飛在自己第四批第一書記駐村時總結的一條重要經驗。
片區項目規劃前期,為了更快地熟悉和吃透坊前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的具體情況,滕飛深入一個又一個村進行走訪,調研片區內每個村的土地情況。西崖下1100畝,種植小麥、花生等作物;聚將臺1400畝,紅色文化突出;王家相邸780畝,桑園林地基礎好;高家安子530畝,農業種植為主;鄭家相邸2000畝,特色果樹遠近聞名;徐家相邸1310畝,小農具加工歷史悠久;西甘霖3200畝,特色農業發展空間大……
“我必須熟悉、了解整個示范片區的各項情況,這是對片區村民負責,也是對我自己工作的負責?!边@些數據都密密麻麻的記錄在滕飛的第一書記工作日志中,也讓他摸清7個片區村的農用地、建設用地,現有產業、基礎設施,發展需求、思路打算,鄉村風貌、人文歷史等情況。
為了勾畫好這片土地的發展藍圖,片區積極對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學院、山東規劃設計院和青島地質規劃設計院等多家優秀設計單位,從莒南縣“宜居宜業宜游”大規劃出發,立足坊前鎮實際,凸顯龍王河生態資源優勢、紅色文化優勢,以紅色旅游、林果繁育、石雕石刻、農耕文化為內涵,明確“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融,宜居宜業宜游三宜社區”的建設思路?!熬坝^松和石雕石刻一直以來都是坊前鎮的優勢產業,在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同時,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也是片區的重要工作內容?!?/p>
為了爭取項目的資金支持和辦理相關手續,滕飛先后到莒南縣組織部、莒南縣行政審批局、莒南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等多個部門,讓每一個步驟在合法合規的程序內進行。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相邸片區內主要規劃項目全部完成評審、工程規劃、招投標、用地許可等手續辦理,各項目建設已有序進行。
在徐家相邸黨群服務中心和輕工業示范區的施工場地上,目前荒蕪的土地在8月底前會建成一座三層的辦公樓和三座鋼結構廠房,幫助群眾解決家門口就業難的問題,以減少青壯年外出務工產生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穩步提升社會和諧穩定。
“滕書記來了以后干的都是為我們老百姓著想的實事,我們很高興!”大家支持的聲音和積極抖擻的精神風貌令滕飛無比感動,給了他莫大的信心與力量。
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兩度擔任第一書記,滕飛踏過滿是青草芬芳的泥土,深入充滿希望的田間地頭,把看到、聽到、了解到的每一種需求,都一筆一筆地記在心里,落在行動上,不遺余力地從本職出發,攻堅克難,把政策落到實處,融會貫通、知行合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開拓創新,為鄉村振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初審編輯:魏振彬
責任編輯:鄧夢嬌